且四时俱能病温,不必于春。 ”盖阳明为三阴之表,故三阴皆看阳明之转旋,三阴之不受邪者,藉胃为之蔽其外也。
若以胃脉为迟,真阴为数,能不误人耶?但头汗出者,刺期门,随其实而泻之,然汗妇人热入血室,有二经水适来。
然此为六经之合并与内伤外感之合并,神而明之,不可胜极。又《内经·病形篇》云∶“邪中于项,则下太阳,中于面,则下阳明,中于颊,则下少阳,其中膺背两胁,亦中其经。
上条论下后未解脉,此条论下后未解症,互相发明更进桂枝之义。发汗、利水,是治太阳两大法门。
服之反渴,是相火炽盛,津液不足以和胃,即转属阳明之机也。夫发表既有麻黄、桂枝方矣,然有里邪夹表而见者,治表不及里,非法也。
又与厥利不同,厥利见发热则利止。 然而斑之方萌,如蚊迹类焉。